提起元宵,想起多年前的家鄉的“百鼓擂鳴頌盛世,歡天喜地鬧元宵”活動,闔家歡聚,酒過三巡,興致正濃,姐夫舉杯說道:
“今年高興,我敬大家一杯,因為我們家今年出了個楊門女將,元宵節要參加戰鼓表演比賽,歡迎大家給我們捧捧場……”
“好!來來來!我們大家共同舉杯預祝大姐表演圓滿成功……”瞬間大家歡聲四起。杯影交錯中望著大姐滿面嬌羞的臉,實在想象不到從小體弱多病的姐姐,站在戰鼓之前的模樣。
常說“夜笙歌舞迎佳節,萬家燈火鬧元宵”。一個“鬧”字便盡顯了元宵的熱鬧。家鄉的元宵節更為熱鬧,節目也更加繁多。
在這眾多的表演中,“司馬戰鼓”遠近聞名,姐姐將要參加的就是此項活動。戰鼓歷史悠久代代相傳,每年都要力爭奪得頭彩,所以投入的人力物力會更多,準備時間也會更長一些。從臘月初開始,便開始用心編排,起早貪黑演練。年輕力壯的青年男女紛紛積極參與,不計報酬。最大的鼓要十個人一起敲,手起槌落,整齊劃一?!斑诉绥I、咚咚鏘……”由輕到重、由慢到快,再時急時慢,逐漸加速,瞬間震耳欲聾。每一次落下和抬起都要干脆利落,不可拖泥帶水,演到精彩處還要同時跳起,相互交換鼓槌,做出各種動作,分毫不能出錯,精準密集、金戈鐵馬,如雷般直擊人心。演員的遴選十分嚴格,領隊負責人在墻上早早寫好曲譜,在全村男女老少中擇優錄取。一旦選中便開始嚴格管理,師徒傳授,集體操練,從什么也不懂就開始練習,直到一步一步練成師傅般的原汁原味,甚至每人之間出場位置、間隔距離,步伐走向都有嚴格要求。如此艱難和嚴苛的要求,難以想象姐姐是怎么脫穎而出,通過層層選拔,最后才站到戰鼓面前的。
正月十五這天我們全家早早集合出發,第一時間趕到表演場地,給母親找了最好的觀看位置,靜待表演團隊出場。早上八點鐘,一組組一隊隊參賽隊伍便按時入場,按排名先后順序,逐一表演,扭秧歌、踩高蹺、耍獅子、舞長龍、跑旱船,人山人海,鑼鼓喧天。人們滿懷喜悅通體盛裝出行,金龍飛舞,雄獅翻騰。姐姐隊伍排在第七名出場,50名演出者個個神采飛揚,如戰場上的勇士雄壯威武,姐姐就站在大鼓的最右邊,身著戎裝、英姿颯爽。只聽一聲令下,木槌飛舞,鼓聲四起。萬槌砸下驚顫天空,響徹云霄,時而似萬馬奔騰,時而如春雷滾滾,鼓點緊湊,韻律十足。一招一式無不充分展現著她們巾幗不讓須眉的精神面貌。這時候她們不再是誰的媳婦,誰的娘,也不再是圍著老公孩子熱炕頭轉的農村婦女,就是上了戰場的女將士,沖鋒在前,為國殺敵??粗憬阋鈿怙L發的模樣,高興之余我竟熱淚盈眶,回頭望去,只見母親欣慰地望著臺上的姐姐,也隨著鼓點隔空比劃著,似乎這時她就是戰士的總指揮,滿心歡喜,無上榮光。背后舞臺的喇叭里放著豫劇《佘太君》“……年輕人喜的是建功立業,老年人喜的是滿門忠貞……”
場地里演員賣力地演,場地外觀眾激情高昂地附和。興奮之余大人孩子也會加入表演的隊伍,聞聲擊鼓載歌載舞。這樣的場景不要說身臨其境,就是想想就令人震撼。
有時候我常想元宵可以是不舍可以是團聚,也可以說是新的征程,我們常常如候鳥般稍作停頓,轉身又飛入新的旅程,奔向更好的明天。
帶著全家的祝福,如同有戰鼓加持般意氣風發,重新踏上新的征程,或求學或工作或商海沉浮,有了年的團聚,家的祝福,似乎新的征程路走得更穩,更踏實,更有動力。
家既是港灣也是為你擂起戰鼓的地方,讓你斗志昂揚重新出發。所有過往皆成序章,新的希望就在眼前。
作者:劉小紅